教育周刊 | 各种花式玩法,他们玩土玩出乐趣

教育周刊 | 各种花式玩法,他们玩土玩出乐趣

课程游戏化建设以来,我们利用农村丰富的泥土资源,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开展科学探索、艺术创作、创意建构等系列活动。幼儿在各种玩泥活动中,逐步了解了泥土的特性。在亲近泥土的过程中亲近大自然,关注生命成长,真正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自然快乐地成长。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华山幼儿园的教师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幼儿在玩引水游戏中,发现水在沙土池很快渗下去,而在黏土池渗水较慢,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探寻幼儿园里哪些地方的泥土不同,并提供试管、量杯、放大镜、透明罐等实验器具,支持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分别从沙土池、黏土池、壕沟挖来泥土,通过触摸、抓握等身体接触,探索和比较不同泥土的特性;幼儿在探究中学会使用工具,并与同伴友好合作,熟练地使用筛子、箩等过滤工具,筛出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通过兑水、搅拌,感知泥水混合后不同泥的黏性,观察并描述泥水混合后发生的现象。

在亲近泥土的过程中,幼儿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发现泥土的秘密:泥土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形态;泥土和水混合的比例不同,泥的黏性也不同。

土池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为引发幼儿多种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集体审议,在原有挖掘、运送、筛沙等活动的基础上,投放引水管、瓦、砖头、木桩、木棍等一些开放性松散材料,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玩起了沙画、寻宝、小厨房、挖沟渠、搭桥、引水、建筑等游戏活动。

大班幼儿已经不能满足于土池挖沟游戏,他们想改造原来的大壕沟。根据幼儿的意见,教师及时提供工具和材料的支持,幼儿自己设计改造图纸,选用适宜的工具挖掘壕沟、运送泥土,自己搬来梯子、轮胎、木板、树桩等布置游戏区域,改造后的壕沟俨然成了一个野外训练营。

有的幼儿玩起了跳山坡游戏。有的幼儿在树桩上玩起了制作蛋糕游戏。

“我的游戏我做主”,壕沟游戏极大地尊重幼儿自主,尊重幼儿生命成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设计、改造壕沟,制定游戏规则,开展游戏活动,不但锻炼了钻爬、跨跳、平衡、身体力量、协调能力,而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分工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指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华山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

泥浆黏黏的,像颜料一样,可以画画吗?泥浆可以变颜色吗?跟随孩子的兴趣,教师在户外绘画区投放了泥土、水、水瓢、量杯、洒水壶、喷壶、水桶、颜料、刷子、笤帚、排笔、木棍、梯子等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探究。

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不断调整土和水的多少,调制出适合的泥浆,并记录下自己的试验结果。

幼儿还把颜料加入泥浆,尝试改变泥浆的色彩,他们把调配出的彩色泥浆灌入裱花袋,创作立体泥浆画。

泥浆画创作丰富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形式,技法除了平涂,幼儿还探索出点画、甩画、印画、刮画、浮雕等。幼儿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大胆表现,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在户外砖木建构区,幼儿对砖的来历很感兴趣,教师集体审议制砖的教育价值,组织家长带领幼儿从网上查找资料,了解砖的制作过程,并创设制砖的环境,提供工具和材料,支持幼儿创意制作。

幼儿在制作中,不断探索泥的黏度和兑水比例之间的关系,感知砖坯晾晒的程度。做砖坯让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砖坯的形状和图案设计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砌墙的过程中,幼儿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砖块,点数砖块的数量,感知砖块的多少、摆放方式与墙体长短、高矮之间的关系。

搭建房顶材料的选择、组合与连接提高了幼儿的搭建技能。砖木建构活动中,幼儿自由分工合作,社会性得到发展。

黄胶泥和黄泥因其黏稠度高,容易塑性,幼儿经常进行泥塑活动。黄泥采来要进行摔制,才能使其变得柔软。幼儿利用提供的工具、材料,探索出多种摔制黄泥的方法。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创作或参考泥塑操作手册制作泥工作品,有的幼儿选择利用泥模制作,有的幼儿选择喜欢的泥工装饰材料丰富自己的作品,或用颜料装饰自己的作品。

因为黄泥的特性,经过一段时间,泥塑作品会出现干裂现象,这可把老师和孩子们心疼坏了,怎么办?老师和孩子们向家长求助,向电脑求助,最终选择在摔制黄泥时加入棉絮和乳胶来增加泥的柔韧度,用补泥条和涂刷泥浆的方法修补干裂作品。

干裂的作品得到修复,孩子们很欣慰,可是有的作品因为拿取或保存不当无法修复,时间长了,堆积了很多干裂的泥块,孩子们又有了新的疑问:干了的黄泥还能变黏吗?教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请教家长,并组织讨论。

教师提供材料,幼儿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尝试。经过实验,幼儿探索出干黄泥加入米汁后黏性最好,容易塑形。

泥塑活动中,幼儿自发地表现和创作,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特色。大型泥塑活动能促进幼儿的分工与合作,探究大型泥塑的制作与保存,让幼儿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幼儿有成就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幼儿还用自己制作的泥工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开展游戏活动,提高了审美能力,丰富了游戏内容。

泥土扩展幼儿认知,丰富幼儿表征,在探究泥土的过程中,幼儿发现蚂蚁、蜗牛、蚯蚓、蜈蚣等动物的家都在泥土里,树木、花草、蔬菜的根从土壤里吸收营养,逐渐明白泥土与生命的关系,逐步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

在亲近泥土系列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情绪稳定,愉快,自主分工合作,交流分享,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园一开始让孩子玩泥巴,我感觉泥巴挺脏的,一开始都不想让孩子玩。通过我和孩子一起共同用泥巴玩游戏做作品,我发现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了,想象的能力也比较丰富了。

泥土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获得多样化的经验。以土池系列活动为例:幼儿通过身体的直接接触了解泥土的特性;拓展与玩泥有关的词汇,描述泥土的特性,描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与同伴自然交流,获得语言发展;学习如何独立工作及选择工具,通过操作工具、浇注、搅拌、造型等方式发展精细动作;探索容积、大小、重量等多样化的数学概念;学会与同伴合作、轮流与分享,获得社会性交往经验。

玩泥是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玩泥也是幼儿接近自然的一个重要途径。泥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对于幼儿园来讲,便利、实用、经济。城乡幼儿园都很容易获得泥土资源,尤其是乡村幼儿园。幼儿园在利用泥土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玩泥活动可以增进幼儿多方面的经验,让幼儿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丰县华山中心幼儿园,在玩泥的过程当中,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探索跟尝试,这些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广大乡村中心幼儿园,都可以充分利用泥土这样一个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儿童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成长。

幼儿园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栖居地。华山幼儿园尊重、满足、善待、成全每一个生命,不断提升每个生命的质量,以实现生命的幸福感和成功感,让幼儿园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乐园。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周六17:30

江苏教育频道《教育周刊》栏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