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倪婷 性别研究视界
点击 ⤴ 关注“性别研究视界”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八十多年前,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启了万里长征的序幕。在红军长征约20万的部队中,有数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她们分布在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之中。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粮食弹药缺乏以及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各部队的红军女战士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走过了万里征途,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用自己光辉灿烂的战斗历程,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仰和尊重。
1937年斯诺夫人、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在访问延安时,采访了刚刚参加过长征的女战士,写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非常尊重妇女的价值。这不是出于怜爱,而是她们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在红星照耀之下赢得了自己的合法地位。”女红军的光辉事迹,是广大妇女同胞在党的领导下矢志不渝、浴血奋斗的写照,是广大妇女战士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见证,是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有一种奇迹叫长征
有一种精神叫红军
八一建军节,向中国军人致敬!
女红军在长征中虽然面临比男性更大的困难,但她们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完成行军任务,并且在宣传鼓动、发动群众、抢救伤员、运输、征集粮食、后勤保障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在推动长征的胜利进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01宣传鼓动
红军长征时面对的是艰苦卓绝的战斗和异常残酷的环境,长时间行军造成士兵的苦闷及战斗意志的损失。红军普遍建立宣传队和剧社,激励红军指战员,树立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女红军成为人数不多的宣传队的主要力量,在鼓舞士气、教育士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女红军通过宣传鼓舞士气。为解决士气低落问题,蔡畅在行军途中时常向战士讲述苏联革命故事,高唱《国际歌》、《马赛曲》鼓舞士气。危拱之发挥文艺特长,编唱新《凤阳花鼓》,在路边为队伍载歌载舞激励士气。红军行军疲惫时,战士常风趣地喊道:“快点走啊!唱花鼓戏的同志就在前面,去听她唱两段吧!”行军的速度也就快了起来。这些歌曲起到了很大作用,红军战士回忆说:“饭可以没得吃,歌不能没得唱。行军打仗没有歌,那就没法取得胜利。”
女红军通过宣传提高战士的作战能力。1935年,红一方面军由于遭遇强悍的骑兵队不断受到损失,士兵中普遍持有畏敌心理。为使广大战士尽快克服对骑兵的恐惧及掌握作战技术要领,宣传干事李伯钊与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创作《打骑兵歌》,寓战术要领于歌曲而又朗朗上口,她还配合骑兵训练编导了舞蹈,很快在红军中广泛传唱。红军战士回忆道:“《打骑兵歌》及其舞蹈的推广普及,的确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以后红军遇到骑兵,再也不感到惊慌失措了,一排子枪打过去,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此外,女红军还向红军战士宣传党的战略决策方针。李伯钊通过创作《北上抗日歌》,在战士中宣传党的北上抗日方针。
女红军在进行战争宣传和鼓舞士气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生命的代价。承担宣传任务的女红军在战士进入梦乡后,还要完成第二天鼓动标语的制作。她们冒着掉队的危险在行军途中从队首到队尾来回宣传,被誉为走了三万五千里。而且女红军宣传员在设立在湘江边、乌江渡口、腊子口等战场的鼓动棚进行“飞行演出”时,经常会遭到敌人飞机轰炸扫射或者与敌人交火,当中有女红军壮烈牺牲。
02
动员群众
红军在长征中经过的地区大多是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影响力较弱,群众对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等了解甚少。加上由于国民党长期的欺骗宣传,群众甚至对红军抱有很大的怀疑和恐惧心理。党和红军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动员,一方面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另一方面扩大党和红军的群众基础,为长征提供必要的支持。
总政治部要求每个红军战士都要开展群众工作,每人每天至少写一条标语。在群众工作方法上,提出用布告、群众会议、飞行集会、宣传队等方式,鼓动群众起来斗争,并使斗争发展到“分土地与建立政权”。在宣传动员和深入的群众工作中,女红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泉媛回忆道,在长征途中每个红军女战士都肩负着使群众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以及代表什么人做事的使命。在中央红军进遵义城当天,红军总政治部召开各界群众代表大会,同时派出包括女红军在内的工作队、宣传队,以群众集会讲演、宣传演出、走家串户等方式,广泛开展群众工作。
红军每到一处都要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扩大红军。二十五军的7位女战士在群众大会上登台表演、演讲,在长征沿途的扩红中起到了鼓动作用。在遵义,危秀英通过与穷苦工人边劳动边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主张的方法,动员二百多名青年人加入红军。同时,女红军本身对动员女学生参军起到了示范作用,“有的女学生就是以女红军为榜样来投身革命的”。女战士在扩红中的积极参与,对于中国工农红军队伍的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与组建群众组织也是女红军重要的群众工作内容。在中央红军进入遵义后,中央直属机关司令部成立民运工作组开展群众工作,李坚真担任组长,李伯钊、刘群先、蔡畅、刘英、王泉媛、金维映以及遵义籍女红军参加工作组。工作组建立群众组织——红军之友社,带领群众打土豪分浮财,开展土地革命。
女红军还参与宣传土地政策、开展土地革命的工作。红一方面军进入遵义后,女红军将《土地法》、《出路在哪里》等材料大规模分发,宣传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具有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经验的女红军入户调查土豪劣绅的土地财产状况,予以查封没收清理登记,散发给穷苦百姓。
此外,女红军还向群众传播共产党的妇女解放思想,促进当地妇女运动的发展。她们传唱在苏区创作的发动妇女群众的歌曲,如在转战川滇黔时传唱的《妇女解放歌》,用浅显简短的歌词,动员妇女摆脱封建束缚,“快快觉悟起”。
03
救护伤员
长征中各个方面军的女红军都承担了医治救护伤病员的任务,分为卫生员、担架员、给养员。在红一方面军中,邓六金等7人承担看护伤病员的任务,红二十五军近3000名战士中仅有周东屏等7名女护士,被称为“七仙女”,红四方面军女战士编入担架队,妇女独立团承担了护理和转移伤员的任务,而红四方面军的总医院中则有700多名女战士,洗衣队200多位女红军。
长征中的医护工作,是在长途跋涉、连续作战、没有后方保障以及医疗器材和药品极度匮乏的艰苦条件下进行的。女红军克服困难完成战场救护、卫生防病、伤病员治疗的任务。在战场救护时,冒着炮火在火线上抢救伤员;在护理伤员时,担负起清洗伤口、洗涤血衣、换药喂药等繁重任务;在军队转移中,随时取代走累了或中途逃跑的民夫抬担架运伤员;在宿营时,做好部队的卫生防病工作。女红军的医疗救护工作为长征胜利提供了重要卫生医疗保障。
04
后勤保障
女红军由于自身善沟通、吃苦耐劳等品质,担负着异常艰辛繁重的后勤任务。首先是筹粮筹款。红军长征中,缺粮问题十分严重。女红军一方面通过打土豪来筹粮筹款, 一方面开展群众工作, 向群众买粮。许多女红军由于细致耐心,成为打土豪分浮财的能手。李坚真创造出“一眺二听三看”的办法, 即先到高处观察,看看谁家的房子大高楼多,然后听狗叫,有钱人家的狗吃得好叫得凶,接下来是看牛栏、猪栏、马栏。通过这个方法,能够快速掌握当地百姓的贫富状况,打土豪又多又快又准,筹集了很多粮款。此外,女红军还通过耐心说服和谈判解决红军供给。女红军由于善于沟通和做说服工作,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如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经过藏族聚居区时 ,为筹集粮食和物资 ,张琴秋等人与喇嘛寺进行谈判,传达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消除了喇嘛们对红军的疑虑和敌意,“达成了成交牦牛1000头、羊3万只、青稞麦和炒面45万斤的协议”。
其次,运输辎重。红一方面军中,邓六金等11人编为随担架行军的政治战士,编入医疗队的女红军除背负必要的医疗物品外,“就连卫生部最重要的医疗器械X光机也是由几个女同志抬着的”。红四方面军成立了由500名战士组成的妇女工兵营,成员大多为身强力壮、能吃苦耐劳的“川妹子”,除了担负全营生活物资外,还要运输供给部队的财物,在急行军中每人都要背负四五十斤重的辎重。红四方面军被服厂的女战士负责制作军衣军服,她们行军途中背着工厂的生产机器翻山越岭,有的战士直到倒下也没有扔下机器。
再次,修路架桥。1936 年 2月 ,红四方面军翻越甘孜党岭山 ,妇女独立师一部在前方为部队清除冰雪,疏通道路,她们在空气稀薄的雪山上开凿“天梯”,按时完成了开路任务,但妇女独立师到达炉霍时, 2500人仅剩下1000余人,牺牲惨重。
正是长征女红军艰难而又活跃的身影,使中国革命历史上永远不老的长征精神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特质。
作者:倪婷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长征女红军的特殊作用和贡献》